焊工基础知识:A1、金属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座、韧性、疲劳强度等。2、硬度指标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三种。3、金属材料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导热性。4、金属的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等。5、耐热钢是指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热稳定性和热强性的钢。6、不锈钢是具有抗大气、酸、碱、盐、等腐蚀作用的不锈耐酸的流称。7、金属材料传导电流的性能称为导电性、其衡量指标是电阻率。8、金属从固态向液态转变是的温度称为熔点。9、焊缝符号一般由基本符号和指引线组成,必要时还可以加上辅助符号、补充符号和焊缝尺寸符号。

焊工技术:正火 1. 定义 将钢材或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 艺称为正火。 2. 目的 正火与退火的目的基本相同,但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快,故正火钢的组织较细,它的强度、 硬度比退火钢高。 正火主要用于普通结构零件,当力学性能要求不太高时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三、淬火 1、 定义 将钢件加热到AC3或 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应速度冷却(达到或大于临 界冷却速度),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2、 目的 是把奥氏体化的钢件淬火成马氏体,从而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更好地发挥钢材的 性能潜力。但淬火马氏体不是热处理要求的最终组织。因此在淬火后,必须配以适当的回火。淬火马氏体在不同的回火温度下,可以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各类工具或零件的使用要求。 四、回火 1、 定义 钢件淬火后再加热到AC1点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称为回火。 2、 淬火处理所获得的淬火马氏体组织很硬、很脆,并存在大量的内应力,而易于突然开裂。因此,淬 火后必须经回火热处理才能使用。 3、 目的 ○1减少或消除工件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和开裂;○2通过回火 提高钢的韧性,适当调整钢的强度和硬度,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各种工件的需要; ○3稳定组织,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保证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变,保证工件的精度。

电焊的焊缝表面与母材的交界处叫焊趾。38、在焊接有色金属、铸铁以及不锈钢等材料时,通常必须采用气焊熔剂。39、乙炔瓶的安全是由设于瓶肩上的易熔塞来实现的。40、焊接电弧的引燃方法有接触矩路引燃法;高频高压引弧法等两种。41、手工电弧焊一般结构选用酸性焊条,重要结构选用碱性焊条。42、氧气瓶的安全是由瓶阀中的金属安全膜来实现的。43、金属的切割过程包括预热—燃热—吹渣三个阶段。44、在热处理生产中,常用的冷却方式有等温冷却;连续冷却两种。45、电弧的产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是阴极电子发射和气体电离。46、焊缝中硫的主要来源是母材、焊丝、药皮或者焊剂等,所以降低焊缝含硫量的关键措施是严格控制焊接原材料中的含硫量。47、熔焊时由焊接能源输入给单位长度焊缝上的能量叫线能量。48、熔池的一次结晶包括产生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49、焊后热处理的方式有后热;高温回火;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等。50、焊接灰铸铁时产生的裂纹有热应力裂纹;热裂纹;两种,其中尤以热应力裂纹更为常见。51、焊件在垂直于焊缝方向上的应力和变形叫做横向应力和变形。52、对于不对称焊缝的结构,应先焊焊缝少的一侧,后焊焊缝多的一侧,可减少总体变形量。53、为了抵消焊接变形,焊前先将焊件向与焊接变形相反的方向进行人为的变形,这种方法叫反变形法。54、散热法不适用于焊接淬硬性较高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