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载机始于1960年末,它的发展经历了60年代仿制摸索阶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阶段,80年代以后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和自我发展几个阶段。初期我国刚开始生产的装载机是机械履带式装载机Z1-4型4t(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和红星1立方米装载机(上海港口机械厂生产)及后期Z420、2t液压装载机(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和Z4353.5t型装载机(厦门工程机械厂、柳州工程机械厂生产),同时研制了我国的回转式装载机Z4H2型2t,180度回转装载机(成都工程机械厂生产)。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推油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http://www.veryxue.com/file/upload/201803/5nf7j11430154663.jpg)
装载机的紧急制动:装载机在行驶中遇到紧急情况时,操作手迅速使用制动器,在最短的距离内将装载机停住,达到避免发生事故的目的,称为紧急制动。紧急制动对装载机的机件,轮胎都会造成较大的损伤,并且往往由于左右车轮制动力矩不一致,或左右车轮与路面的附着力有差异,会造成装载机"跑偏","侧滑",失去方向控制。因此,紧急制动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其操作方法是;握稳方向盘,迅速放松油门踏板,用力踏下制动踏板,同时拉紧手制动操纵杆,充分发挥制动器的最大制动力,使装载机立即停驶。装载机使用紧急制动时,车轮要抱死,这时常出现后轮侧滑,引起装载机剧烈回转震动,严重时可使装载机调头,特别是在附着力差的路面上(如冰雪,泥泞路面等),更为常见和明显。为了预防和减轻后轮侧滑,装载机培训表示可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间隔制动"的操作方法,使车轮尽可能不抱死或少抱死。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左脚用最大的力踏下制动踏板,力求在短时间内制动抱死车轮;开始抱死的瞬间,再立即减弱作用在踏板上的力(不完全放松制动踏板),以防止车轮抱死或侧滑;然后,用力踏制动踏板,力求短时间内抱死车轮,再减弱作用在踏板上的力。如此反复操作,可使装载机获得较好的制动效果,并能减少侧滑。2、当发现侧滑时,应立即停止制动;并把方向盘朝车轮侧滑方向转动。当装载机位置调正后,再平稳地将方向盘转到正常行驶位置。
![](http://www.veryxue.com/file/upload/201803/5nf7j11415557663.jpg)
从装载机的总体结构图可以看出,装载机可分为:动力系统、机械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装载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性能的优劣不仅与工作装置机械零部件性能有关,还与液压系统、控制系统性能有关。动力系统:装载机原动力一般由柴油机提供,柴油机具有工作可靠、功率特性曲线硬、燃油经济等特点,符合装载机工作条件恶劣,负载多变的要求。机械系统:主要包括行走装置、转向机构和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该系统的功能是把发动机的机械能以燃油为介质,利用油泵转变为液压能,再传送给油缸、油马达等转变为机械能。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对发动机、液压泵、多路换向阀和执行元件进行控制的系统。液压控制驱动机构是在液压控制系统中,将微小功率的电能或机械能转换为强大功率的液压能和机械能的装置。它由液压功率放大元件、液压执行元件和负载组成,是液压系统中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