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消防工程师
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我们针对想要通过消防工程师考试的学员开设消防工程师培训课程,为学员提供多种班型,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服务,满足学员全方位的学习需要,面授+网课的形式,学习更加灵活便捷,学员享受充分的自主性。
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互联网教学、面授教学、融合式教学、学习平台及应用研发、图书教材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大型知识服务实体。
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已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设了近300家直营分校,1000余名行业优选专业课程研发人员及老师,是一家专注于建工、消安、医卫、教师、财经领域辅导培训的综合性教育服务机构。
报警系统动作,动作信号反馈到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四、系统竣工验收一一合格判定标准
(一)管网验收检查
1)管网排水坡度:0.002~0.005
2)管网容积:《自喷灭火系统设计规范》8.0.11
干式、由火灾自报系统和充气管道上设置的压力开关开启作用装置的预作用系统: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大于1min;雨淋、仅由火灾自报系统联动开启预作用装置的预作用系统: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大于2min。
油箱的下部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3)燃油供给管道的敷设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4)供柴油发电机使用的丙类液体燃料储罐,其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的有关规定。
二、直燃机的防火防爆
溴化锂直燃式制冷机组(简称直燃机)是通过燃油或燃气直接提供热源,制取5℃以上的冷水和70℃C以下热水的冷热水机组。随着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大型建筑及高层建筑内使用空气调节系统越来越多,直燃机具有体积小、能耗少、功能全、无大气污染及一次性投资费用较低的优点。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在建筑以外单独设置直燃机房的可能性较小,溴化锂直燃机体积小、安全可靠度高,适合设置在室内。
(一)直燃机的工作特点
直燃机是由高压发生器、低压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等主要设备组成的管壳式换热器的组合体。该设备属于真空设备,始终处于负压状态下运行,而锅炉大多处于正压状态运行,因而直燃机相对燃气锅炉安全系数较高。
2)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或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7.5m。
干式自喷系统的报警阀组、报警装置、喷头等系统调试、系统价检查验收等内容。
一、报警阀组
1.干式报警阀组
1)安装在不发生冰冻的场所
2)安装完成后,向报警阀气室注入高度50~100mm清水。
3)充气连接管路的接口安装在报警阅气室充注水位以上部位,管道直径(钢管不小于15mm、铜管不小于10mm)。止回阀、截止阀安装在充气连接管路上。
5)安全排气阀安装在气源与阀组之间,靠近阀组
6)加速器靠近报警阀。
7)低气压预报警装置安装在配水干管一侧。
8)下列部位安装压力表:报警阀充水一侧、充气一侧,空气压缩机的气泵、储气罐,加速器。
2.湿式报警阀组
1)过滤器安装在延迟器前,便于排渣(防堵塞)。
4)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一消综合能力章节预习知识点:系统维护管理。
干式系统:启动1只喷头或模拟1只喷头的排气量排气,报警、压力开关、水力警铃动作并发出信号。
6)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1)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一消技术实务章节预习知识点:锅炉房防火防爆。
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的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3)备用品数量,不少于总数的1%,且每种不小于10个。
(三)报警阀组验收检查
水力警铃喷嘴处压力,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小于0.05Mpa;距水力警铃3m处,声强符合设计要求切且不小于70dB。
送风口
1)除直灌式加压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2层~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工作电梯,可以兼作消防电梯。
一、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3)设置消防电梯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4)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1)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任一层工作平台上的人数不超过2人的高层塔架。
2)局部建筑高度大于32m,且局部高出部分的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的丁、戊类厂房。
二、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
(1)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2)建筑高度大于32m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1台消防电梯。
(3)消防电梯应具有防火、防烟、防水功能。
(4)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或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可不设置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1)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2)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24m。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其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m2
3)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4)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和住宅规定的户门外,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5)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在扑救建筑火灾过程中,建筑内有大量消防废水流散,电梯井内外要考虑设置排水和挡水设施,并设置可靠的电源和供电线路,以保证电梯可靠运行。因此在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排水井的容量不应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10Ls。且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7)为了满足消防扑救的需要,消防电梯应选用较大的载质量,一般不应小于800kg,且轿厢尺寸不宜小于1.5m×2m。这样,火灾时可以将一个战斗班(8人左右)的消防救援人员及随身携带的装备运到火场,同时可以满足用担架抢救伤员的需要。对于医院建筑等类似建筑,消防电梯轿厢内的净面积尚需考虑病人、残障人员等的救援以及方便对外联络的需要。消防电梯要层层停靠,包括地下室各层。为了赢得宝贵的时间,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8)消防电梯的供电应为消防电源并为设备用电源,在最末级配电箱自动切换,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在首层的消防电梯入口处应设置供消防救援人员专用的操作按钮,使之能快速回到首层或到达指定楼层;电梯轿厢内部应设置专用消防对讲电话,方便队员与控制中心联络。
(9)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2)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或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7.5m。
爆炸性粉尘环境防爆电气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粉尘的种类,选择防尘结构或尘密结构的粉尘防爆电气设备。
(六)带电部件的接地
许多电气设备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接地。但为了防止带电部件接地产生火花或危险温度而形成引爆源,以下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场所内仍需要接地。
(1)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1000V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150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2)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10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
(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敷设铠装电缆的金属构架。检查时还需注意,在爆炸危险区域的不同方向,接地干线应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相连。
智慧消防,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管理、流通,智能分析等技术,智能化地完成烟雾监测、用电参数监测、视频监测、水源信息监测等多项数据的监测上传、应用,而且可以实时各个地区的消防状态,强化消防监控、实现集约化管理,节省人力,24小时在线远程监控,全时段大范围监控。从而降低社会消防成本、实现消防资源的最大优化 ,大大降低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开设有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健康管理师等专业,推出“网络+面授+智能题库”的融合式教学和“讲师授课+助教答疑”的双师课堂。
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公司成立以来,不断强化自有师资队伍建设,打造精致课程和教辅产品,自主研发各种智慧学习平台(应用)助力高效学习,深化属地教学管理和 1V1 个性化服务,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搭建人才交流和企业合作平台,为每位学员提供包括政策咨询、教学辅导、学习规划、备考答疑、 就业指导等在内的个性化 “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和职业循环发展服务体系。
消防工程师培训学校,采用线下面授和线上网络相结合的模式,实行标准化教学服务管理,2018年在全国分校全面推广融合式教学,将“录播+直播+面授”进一步融合,同时,将融合式教学与智能技术相结合,采用三维实景和3D仿真模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