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低氢型碱性焊条和焊剂。 3) 焊接淬硬性较强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时,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 4) 焊前预热。 5) 后热 焊后立即将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和保温、缓冷的工艺措施叫后热。 6) 适当增加焊接电流,减慢焊接速度,可减慢热影响区冷却速度,防止形成淬硬组织。 3、 再热裂纹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焊后焊件在一定温度范围再次加热(消除应力热处理或其它加热过程 如多层焊时)而产生的裂纹,叫再热裂纹。防止再热裂纹的措施有:一、控制母材中铬、钼、钒等合金元素的含量;二、减少结构钢焊接残余应力;最后在焊接过程中采取减少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如使用小直径焊条,小参数焊接,焊接时不摆动焊条等。 4、 层状撕裂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方法 焊接时焊接构件中沿钢板轧层形成的阶梯状的裂纹叫层状撕裂。防止 层状撕裂的措施是严格控制钢材的含硫量,在与焊缝相连接的钢材表面预先堆焊几层低强度焊缝和采用强度级别较低的焊接材料。
![](http://www.veryxue.com/file/upload/201803/18/1723119022794.jpg)
站位、焊姿: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当然焊工在操作时,也要有正确的站位、焊姿。正确的站位和焊姿,不仅帮助焊工事半功倍的完成焊接任务,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焊工烫伤,保护身体各关节、腰椎、颈椎不受伤害。正确的站位,一般要求焊工根据焊缝的空间位置,选择合理的位置。站位时,要考虑身体各部位的作用有效发挥,如眼镜和焊缝的距离,会不会影响到手腕的摆动等。焊接姿势也非常重要,正确的焊姿,就是焊工在焊接时,各个部位充分发挥作用,体力消耗小,不容易烫伤,视觉良好,操作起来焊工应该是较为轻松。这就要求焊工在现场施工焊接时,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摒弃“凑合”的心理,主观上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反复尝试,日积月累,正确的焊接姿势的经验就越来越丰富,客观上还要主动排除可能造成焊姿不正确的因素。焊缝美观: 一条外观美观、质量优秀的焊缝就是靠焊工依据工艺卡、合理的技能来控制焊接熔池实现的。要求电焊工充分了解熔池温度场及电弧过渡原理。一般焊缝熔池温度基本为熔池中心温度最高,铁水流动性好,两侧及后侧温度逐渐降低,焊接熔池温度场变化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分析出电弧熔池也在移动过程中。由1-2-3-4-N移动,由于电弧频繁经过焊缝熔池中心,熔池中间热量最高,所以感觉中间铁水较稀,如果1-2-3-4-N匀速移动,就会出现焊缝中间凸出,而两侧不饱满,造成焊缝余高超标、两侧咬边等缺陷。根据这个原理,焊工在手工焊接时,必须忌讳电弧在焊缝中的匀速移动,一般要求在焊缝两侧停顿,中间快速过渡,以平衡熔池热量,从而控制焊缝优质,外观美观。
![](http://www.veryxue.com/file/upload/201803/18/1723103222794.jpg)
焊接方法:焊接方法根据焊接时加热和加压情况的不同,通常分熔焊、压焊和钎焊三类。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缝处金属加热到熔化状态,一般不加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焊件接缝处的金属和必要时添加的填充金属迅速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的移动而延伸,冷却后形成焊缝。利用电能的熔焊,根据电加热的方法不同,分为电弧焊、电渣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几种。熔焊的适用面很广,在各种焊接方法中用得最普遍,尤其是其中的电弧焊。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加热或不加热)使焊件接缝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在压焊过程中一般不加填充金属。压焊根据焊接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电阻焊、高频焊、扩散焊、摩擦焊、超声波焊等。其中以电阻焊应用最广。多数压焊方法没有熔化过程,没有像熔焊那样有有益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浸入焊缝的问题。但压焊的施焊条件苛刻,适用面较窄。钎焊是用熔点比焊件低的材料(钎料)熔化后粘连焊件,冷却后使焊件接缝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