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路过渡时,可以采用(Ar+CO2)混合气体代替CO2以减少飞溅。如加入φ(Ar)=20%~30%的Ar。这是由于随着含氩量的增加,电弧形态和熔滴过渡特点发生了改变。燃弧时电弧的弧根扩展,熔滴的轴向性增强。这一方面使得熔滴容易与熔池会合,短路小桥出现在焊丝和熔池之间。另一方面熔滴在轴向力的作用下,得到较均匀的短路过渡过程,短路峰值电流也不太高,有利于减少飞溅率。
产生原因及危害:产生焊瘤的主要原因,一是操作不熟练和运条方法不当;二是电弧拉得过长、焊速太慢、溶池温度过高等。焊瘤在横、立、仰焊中最为常见,在平焊的焊缝背面有时也可产生。焊瘤使焊缝的实际尺寸发生偏差,尺寸变化较大处易引起应力集中,且焊瘤下面往往存在夹渣。
当焊接热输入减小时,由于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增大,易形成淬硬组织而产生冷裂纹,因此,通常用抗裂性试验确定热输入的下限;当热输入增大时,由于焊接接头容易过热而导致热影响区粗晶脆化,因此,常采用焊接接头的夏比V形缺口冲击试验,或段磊韧度试验确定热输入的上限。当为防止产生冷裂纹测出的热输入下限高于为防止接头脆化测出的热输入上限时,就需要考虑采取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后热或焊后热处理等工艺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尽量采取较小的热输入以保证接头韧性满足要求,同时利用焊前预热、焊后缓冷或后热延长接头从800℃冷却到500℃或300℃的时间,或者利用焊后及时热处理以消除淬硬组织,防止产生冷裂纹。预热温度、后热温度也是通过抗裂性试验确定的。
三峡工程压力钢管选用16MnR和160Q2可焊性好的钢种,其焊接方法首选气保焊。在预制厂应推广实心焊丝气保焊,在实验基础上推广药芯焊丝气保焊,推广气电立焊;在工地安装立足于手工焊的基础上推广气保护焊。这些方法必将带来巨大的效益。